随着去年12月份第十批药品集采中所有外企原研药全部退出竞标,也宣布着国外药厂彻底放弃中国市场。也许很多人都觉得无所谓,反正有价格便宜的仿制药替代,进口药退出是迟早的事。然而,事实上,原研药退出对中国百姓的伤害是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药可用
目前有些药物只能依赖进口,如果这些药品退出中国市场,患病的百姓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就比如默沙东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维康特、葛兰素史克的贺维力、头孢呋辛酯片,明星止咳药沐舒坦等等都已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这意味着,患有相关疾病的百姓或希望接种相应疫苗的人将无药可用或难以负担。这种现象无疑是一种对百姓身体健康的漠视。
2.仿制药品质
肯定有人会说,我们仿制药的价格可能只有进口药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在市场竞争中进口药自然会被淘汰,这是正常的市场竞争结果,然而,我们需要仔细审视这些仿制药的质量是否真的能替代原研药。
以售价仅三分钱的阿司匹林为例,三分钱是什么概念?这一价格甚至低于面粉的成本(面粉每斤约4元),我相信药企也不是做慈善的,也需要盈利,人工成本和原材料费用必然压缩到极限,质量能否保证不禁让人担忧。就像国产阿奇霉素一样,名字是这个名字,但是药效却和正版的无法相比。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在提纯和生产工艺方面都不如发达国家,而在集采压力下,为了生存,企业只能将价格压至最低,药效反而成了次要问题,真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假药令人愤怒,但质量低劣的“真药”或许危害更大。这种现象的最终买单者,仍然是普通百姓。
3.失去研发创新能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药之所以上市之初卖的那么贵,还有各种专利的保护,就是因为每个药企在研发新药的时候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每款新药的诞生都要经历药物发现--前临床研究--临床三期实验--法规审批如FDA,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0到15年。所以平均一款新药的研发成本通常在20亿至30亿美元。大型跨国药企(如辉瑞、默沙东、强生等)通常将 15%至20% 的总收入用于研发。
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国外的药企打不起价格战了吧,但是国内不同,只要过了药品专利保护期,国内药企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仿制,以低价参与市场竞争。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很难有动力投入研发。一个销售三分钱药的企业,如何具备研发新药的能力?
所以这也是这么多年,中国培育出的好药企少之又少,因为没人愿意在这种情况下投入研发,花了几十亿研发出一款药,上市卖1块钱,哪个冤大头企业愿意干这事,这就是土壤。相反,一些中药生产企业因投入少、利润高而迅速壮大。这里我不想谈中药到底有没有效果,我就想说一句话,哪个中药通过了三期临床?
最后我想说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其质量和疗效关乎百姓的生命健康。如果一味追求低价,忽视质量监管和研发投入,最终受害的将是普通百姓。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普通人身上便是一座大山!